把灿烂的文化珍藏呈现给世界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9-28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,国家图书馆正以积极的姿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,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,努力促进全球知识共享,为世界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

  ■张恒君

  宽敞的展厅、柔和的灯光、精致的布局、珍贵罕见的文献典籍,初进展览厅的那一刻,我仿佛穿过时光隧道,走进了璀璨的古代文明。玻璃柜中一个洁白无暇的盒子里,一片甲骨静静地休养着,“伤痕累累”的身上依稀可辨的文字无声地对我们讲述着一段古老的历史。这是一片记载四方风、四方神的殷商武丁时期(前1250-前1192)的刻辞,它反映了古人的时空观念,《山海经》和《尚书·尧典》等典籍中都有相关的记载。这片甲骨记录着当时灿烂的文化,为我们了解商代社会乃至古代文明提供了一把钥匙。

  2009年9月1日至10月7日,作为国家图书馆百年馆庆重点活动之一的“百年守望——国家图书馆特藏精品展”在国图展览厅和读者见面,那片甲骨正是此次特展向世人展出的馆藏珍贵古籍之一。百年馆庆,国家图书馆第一次面向社会全面展示其百年历程中形成的特色馆藏,这对热爱文献、渴望了解国图馆藏风采的世人,提供了一个大饱眼福的绝好机会。

  丰富多彩的展品从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到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敦煌遗书,从宋元明清时期的善本古籍到当代各类出版物,从木简、石刻和纸质书籍到缩微和数字化文献,这些珍贵的文献典籍一一为我们展示了古老的中国不断创新、不断发展的辉煌历程。国图始终放眼世界,勇于吸收外来文化,展板上95种外国语言文字的书籍整齐地陈列着,每一本封面上的文字代表着一种语言,这些文字符号除了熟悉的字母,如拉丁字母、斯拉夫字母之外,大部分都是陌生的,这些奇妙的符号真切地反映了人类的智慧,记录着一部世界文明史。

  四大“镇馆之宝”是此次特展中大家关注的焦点,《四库全书》、《敦煌遗书》、《永乐大典》和《赵城金藏》可谓价值连城,此次全部亮相。展出的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八十二》为《赵城金藏》中的一卷,图案精美,字迹清晰可见,纸面上看不到一丝破损。这件镇馆之宝能与世人见面,背后有着一段不平凡的身世传奇。《赵城金藏》是金代雕刻的大藏经,具有罕见的史料价值,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一度鲜为人知。日寇在侵华时,企图将《赵城金藏》抢掠运到日本。为避免这些珍贵经卷落入敌寇手中,八路军在当地老百姓的配合下将其转移到一个废弃的煤矿坑中。由于保存条件恶劣,多数经卷损失严重,后经4位装裱师傅17年的精心修复,才有了今天我们见到的模样。幸免于难的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、正本至今充满迷津的《永乐大典》、在掠夺中幸存的《敦煌遗书》,此时都安静地躺在舒适的展厅内,静静地观望着每一位观众。

  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。存世极少的突厥文遗存文献《阙特勤碑》,近年来新收集的13件新疆和田珍贵文献,这些罕见的少数民族文献为推进中亚与中外关系史研究、深入阐释西域历史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史料。最早的家谱《仙源类谱》、《资治通鉴》残稿、彩绘的《陕西舆图》、清拓本《雪浪石盆铭》、新善本《共产党宣言》、鲁迅手稿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——旧事重提之六》、《渔家乐趣》年画、“街头木偶戏”老照片……这些就像一组精心排列的历史幻灯片,将民族的文化灿烂地呈现给世界。

  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国家图书馆不仅仅收藏传统文献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,同时它还要弘扬中华文化,让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。”展厅内先进的电子储存与传播设备以及展品的内容丰厚、规格之高无不表明了国图的良苦用心——让世人了解国图、充分利用国图馆藏资源。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,国家图书馆正以积极的姿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,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,努力促进全球知识共享,为世界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。